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专业数字化转型探索


  • 2022
  • 06/08
  • 14:41
  • 报考指南

  • 浏览量

在以人工智能等为目标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之际,大数据、人工智能概念等炙手可热。通信工程等ICT行业在智能时代肩负着重要使命。智能化的基础是大数据和数字化,通信工程专业在此过程中,需要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拥抱未来、砥砺前行。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不断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在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背景下,我们应把握数字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让专业教学与经济和科学进步发展趋势想对接,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实现跨界融合、跨学科融合。面向未来,为智慧社会培养通信工程专业高端人才,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同时专业要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形成数字化意识,树立数字化观念,进行数字化实践,推动专业和课程的数字化转型。

根据三亚学院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分析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我校复合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明确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夯实理论基础,强化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实验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的比重,突出专业特色方向。当前正是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时期,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大量课程网络学习平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化教学平台的作用,促进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借助数字化教学平台,不仅能解决课程中存在的众多弊端,还能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教学的总体效果。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专业数字化转型应该尝试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专业数字化转型建设具体目标及措施包括:

1、在传统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引入教学网站,教学网站的主要优点就是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沟通便捷,打通了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教学网站融入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中,基于课程教学网站的通信专业课程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如下。课前:通过教学网站发布本次课程学习的知识内容范围、重点和难点,并配以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主要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以及网络中优秀的授课视频资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然后,通过教学网站发布练习题,练习题围绕本次学习的知识点展开,目的是在课前阶段能及时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此阶段实际上是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通过课程教学网站前移到课前,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资料查找能力。课中: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提问,结合课前练习情况,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共性问题进行深入地讲解,理顺本次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并布置思考题,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完成思考题的过程中,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主动引导和帮助。有针对性的指导能让不同层次的同学综合能力都有所提高。课后:反思和改进教学过程,并对课上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分析,设计覆盖这些问题的作业,通过完成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课程所学知识。

2、对所开设的课程,全部按照“三度”课程要求进行建设,围绕提升学生竞争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水平,以课程体系对标“五种品质”、符合国际规范的教学大纲等文件要求,明确课程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对照课程“三度”建设工作目标、要求、建设路径、标准,继续开展建设,把阶段性总结材料分别建立课程档案。

3、对本专业相关老师申报的三亚学院“线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聚焦识别、解决环境条件约束带给“线上教学”的各种问题,稳定、优化“线上教学”活动,探索并总结“线上教学”的一般规律,增强师生对网络课程认同的一致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和教师教学的轻松感。对于专业课程,要求老师们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有条件的课程可以进行翻转课堂授课,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总结并形成相关研究成果,为实现学校“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有机融合打下良好基础,助力智慧教学建设。

4、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教学改革的主流理念,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推动课程群建设,从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教学资源利用等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引入项目式、互动式、启发式、探讨式、案例式教学方法促进系列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认真选择教材,主辅教材有机结合;针对专业特点,精心选择讲课内容,以“应用型本科”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目的,讲课内容在保证知识结构体系完整的前提下,注重基本概念,追求过程简明、清晰和准确,重在原理,压缩繁琐的理论推导。做到重点突出、叙述简洁、易教易学;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辅助先进的教学手段,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利用课内、外信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实现了融“教”与“学”为一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课程教学和课外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式,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电路分析基础”“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基础上,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通信原理”和“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组成有机整体,构建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的、适合一般工科专业的信号处理课程群,形成逐层递进、整体优化的教学改革思路。

5、组建课程团队,尤其上同类课的教师团队,利用专业活动时间多进行沟通交流学习,集中备课,共建共享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分享优秀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经验,督促那些依然坚持传统教学观念的教师改变教学方法,克服应付了事的心态,要让老师们有责任感和压力紧迫感,否则就不会被学生们喜欢,会被社会淘汰。

6、通过继续沉淀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成果,老师们结合海南省地域特色和学院发展的需求开展科研工作,在已有的科研成果基础上,凝练各自的科研方向,并在此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尽可能的申请一些省级别的科研项目以及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在选定的科研方向上发表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将成果与实际生活和课堂教学相结合。完成《通信原理》、《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通信电子线路》、《移动通信》、《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的课程改革;争取申请《电路基础》、《通信原理》等省级精品课程、重点课程建设,建设一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通信与信息系统教学团队。

7、根据本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实用性专门人才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的比重。通过“实验内容体系”、“实验监控体系”和“实验评价体系”的改革,提高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实验内容体系: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锻炼学生动手、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监控体系:通过课前预习报告检查、课堂中实验原理提问和实验操作监控、课后实验报告批改三个教学环节的监控,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实验评价体系:通过制定实验报告评价体系、实验操作评价体系、课程总体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定质定量的考核,促使学生达到更高的标准。通过三个体系的建立,规范课程各项标准,提高实验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中加大了实验和仿真环节,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的开设可以加强理论课程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本课程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合理配置演示性、验证性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充分利用仿真实验的便利条件,弥补实验设备的不足。提高验证性实验课的同步性,做到实验课和理论课程教学同步,安排在理论课一上完就进行相关实验,如此可和课堂理论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安排要体现灵活性和创新性。同时要加强各项实践教学环节的联系,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极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社会竞争能力,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最终真正实现“更好地走向社会”。

8、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扩大“3+1”实习实训项目覆盖面,在原有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粤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吉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良好校企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寻找校企合作平台,尤其是岛内相关企业和公司,教学过程与企业中的生产过程深度融合。专业教育嵌入产业链,能使人才培养更加适应产业需求,同时,产业的发展升级也可优化专业建设和办学水平,因而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发展。学生可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悟和升华专业知识,不断积累专业技术技能,培养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型技能人才。通过“企业搬进校园”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通过协同育人、专业共建来建设一流的专业和一流专业集群;通过产业学院的共建与升级支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同时引领双高建设。邀请高校和企业优秀教师进行教学示范,展示新时代通信工程专业发展以及数字化转型的风采。


CONTENT END

  • 招生信息
  • 招生信息
  • 报考指南
  • 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学院路191号 联系电话:0898-88386781
  •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 Copyright © 2024 University Of Sanya. All Rights Reserved.
  • Design By Taoyuan
    • 三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理工学院)官方抖音号

    • 三亚学院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微信公众号

    • 三亚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号